擋不住的高粱酒低度發展趨勢 作者:wsd99 更新日期:2009-11-07 15:42:07
0 推薦

國際標準中國也搶進
擋不住的高粱酒低度發展趨勢
文/莊雲斌

自從金門酒廠在1999年底破天荒推出只有主流酒精濃度一半的38度高粱以來,低度高粱在市場上就出現了持續性的穩定成長,雖說尚未成為消費主流,但就整體市場而言,低度高粱的市場成長空間,將會是趨近飽和的主流度數高粱所無法比擬。

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飲酒只為炒熱氣氛,酒精濃度高低,對台灣消費者而言,有實質的意義嗎?58度高粱酒在市場賣到風生水起,但實際上敢純飲58度烈酒的又有幾人?看看買58度高粱回家,或是在即飲市場點用58度高粱的消費者,是如何來消耗這些高酒精濃度的產品?
加水降度擴大市場
國際案例有跡可循
大家只想享受高粱香,不想承受烈酒的強勁,所以酒精濃度極高的58度高粱酒,一旦落在消費者手中,絕大部份都是用大量加水加冰塊的方式將之消耗掉,只有極少數的行家,可以從高酒精濃度中享受到高粱所應該帶來的醇厚。
環顧全球烈酒市場,多的是將酒精濃度往下調降才打開國際市場的案例。現在在市場上極受歡迎的威士忌,原本是酒精濃度與58度高粱不相上下的酒款,後來為了進軍國際,才在裝瓶前多添一道加水稀釋程序,將酒精濃度稀釋到40%至43%,此種調整果然是一推出就廣受全球飲者認同,演變至今,連蘇格蘭人也普遍飲用,回過頭來找酒精度50以上桶裝原酒的,寥寥無幾。
現在國際間銷售量最大的烈酒品項,依序為伏特加與威士忌,伏特加酒精濃度40%;威士忌則是40%~43%;另一種行銷普及全球的白蘭地,酒精濃度也是40%。這三種國際暢銷烈酒品項,酒精濃度都是經加水稀釋到40度上下,因此40度幾乎等同是烈酒的代表性酒精濃度。在全世界烈酒消費量排行第一的美國,甚至慣常以Forty這個單字來統稱所有烈酒,可見得40這個數字在全球蒸餾酒行業中有多重大的意義,也因之讓40度成為了烈酒的國際標準酒精濃度。
短期創出銷售佳績
後續發展市場看好
蒸餾酒加水降度,在國際市場上已有近百年歷史,在所有的蒸餾酒中,中國白酒算是最後一個嘗試降度的品項,台灣是在1999年底開始推出降度高粱,但是對岸的白酒業,對於白酒降度的研發,則早了台灣好幾年。
對岸白酒產業開始對低度酒產生注意力,是因應國家的健康政策,彼時國家鼓勵更推動酒的降度計劃,生產業者心存疑慮,雖不得不跟進,但卻也意外發現此一改變正中新時代消費者下懷,發展至今,中國的低度白酒已經佔了整體中國白酒市場的一半,可知中國消費者對於低度白酒的高接受度。而整個中國白酒產業也相當看好低度酒的發展潛力,並預估在未來幾年,低度酒將超越高度酒,成為中國白酒的新消費主流。
相較起國際市場與中國市場的酒精濃度調降作業,雖然台灣的高粱產業的起步最慢,但低度高粱在台灣市場的發展,速度稱得上是很快。38度金門高粱推出不到兩年,就創下年銷售十幾億的佳績,進而吸引各家酒廠紛紛投入低度高粱的生產行列,造成低度酒百家爭鳴的局面。
總計低度高粱推出至今,八年的時間,光是主流產品金門38度高粱,一年就有突破30億的市場規模,加上一些其他國營酒廠及民營酒廠所推出的低度高粱,粗估在將近150億的白酒市場中,低度高粱應該佔有四分之一以上,且接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場。
稅制不同造成差異
兩岸發展大相逕庭
雖說中國市場的低度白酒已經打下了半壁江山,但比起中國市場,其實台灣的低度高粱發展潛力應該更為驚人。因為在市場環境上,台灣本來就比中國更難推廣低度白酒,能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創下這種成績,實屬不易。
中國與台灣產生不一樣的低度白酒推廣環境,主要原因還是出現在稅制差異上。中國對於酒的稅收課徵制度屬從價課徵。由於低度白酒生產成本低於高度白酒,加上稅賦較輕,因此低度白酒與高度白酒可以拉開價格差距。低價酒原本就應該是消費主流,有價格優勢支撐,因此低度白酒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速度相對提高,甚至有凌駕高度白酒之勢。
反觀台灣的酒稅課徵是採從量制,不管酒精度及成本高低,只要是蒸餾酒,一律課徵一公升185元的菸酒稅。由於菸酒稅是台灣酒類產品最大的成本結構,因此形成高酒精度和低酒精度的高粱在市場上無法產生價差的情況。少了一半酒精度卻要賣同樣價錢,其實很難說服消費者,不過酒商還是有辦法用「留香不辣」的口感差異訴求,爭取到消費者的認同,進而在不公平競爭的環境中,衝出低度高粱在台灣的市場,真的是不容易。
而另外一個在台灣大力推動低度高粱的功臣,應屬民間製酒業者。由於不用將菸酒稅納入成本考量範圍,加上大多用削價競爭方式搶奪市場,因此如何降低製造成本,就成了這些業者在市場分高下的共同研究課題。而加水降低酒精濃度,是降低高粱酒製造成本最快速有效之方法,加上市場對於低度高粱已出現頗高之接受度,因此激勵了民間製酒業者以降度的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這也是為何在低價高粱的市場上,33度高粱可以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
屈居劣勢仍能發展
擺脫限制一飛衝天
因應消費者對於健康日漸重視的趨勢,低度高粱「飲酒無負擔」的概念,原本就是一個絕佳的產品訴求重點,加上台灣消費者也漸漸認知高低度高粱間的差異,不僅僅是酒精濃度不同而已,相對為台灣的低度高粱提供了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市場背景,相對地高度高粱在市場上的發展,可以說是趨於飽和,難以出現突破,因此就算是在價格競爭力上屈居劣勢,低度高粱在台灣還是有相當值得期待的發展空間。
目前制限低度高粱在台灣市場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稅制,而既定的稅制,會不會因應市場需要而去做調整,也很難說,假使有朝一日稅制改變,高低度高粱可以拉開價格差距的話,低度高粱在台灣市場的銷售表現將如脫韁野馬,短期內必凌駕高度高粱之上,成為台灣高粱酒市場的消費主流。
雖說一但台灣有機會調整稅制,將使得酒精濃度越低的高粱,可以創造出更強的價格優勢,但這並不意味著酒精濃度越低的高粱酒,就可以越受市場歡迎。在技術層面上,高粱酒的降度,還是有其極限,降到一定程度,便會失去高粱酒的本質。
以往高粱降度在台灣的最低紀錄是16度,結果證實這種超低度高粱在酒質上極難達到穩定,也沒辦法進行長時間陳放;而在38度之後想創造市場新話題的28度高粱,則因酒精濃度過低,令人無法在口感上產生烈酒聯想而在市場失利。
其實關於高粱酒的降度實驗,在台灣已進行多年,依據各種度數高粱在台灣市場的銷售狀況評估,約略可以抓出消費者所能接受的高粱酒最低極限度數,應該是落在33度,而這個度數的產品,確實也廣受消費者認同,因此台灣的高粱酒業者如果想朝低度方向開展市場的話,建議無需研發低於此度數的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