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威士忌首部曲 發芽->糖化->發酵


有人稱威士忌是蒸餾過的啤酒,的確,麥芽威士忌在蒸餾前的製程,與啤酒幾乎是如出一輒。而麥芽威士忌在發酵過程所產生的帶酒精麥汁,酒精濃度及風味皆趨近於啤酒,只差沒有汽泡及啤酒花所帶來的苦澀味,因此這種麥汁又被威士忌產業稱為Beer,可知兩者之間的相似程度。

文/高麗音

 

發芽(Malting)是釀造麥芽威士忌的第一道步驟,大麥含有豐富的澱粉卻不含糖份,這種原料對酒精形成沒有幫助,要讓大麥產生糖份,就必須讓大麥發芽,而要讓大麥發芽,先要讓大麥浸水吸收水份。

 

費力的傳統工序

最傳統的發芽方式稱為地板式發芽(Floor Malting),深及腳踝的潮濕麥粒,鋪滿在冰冷的石質地板上,工人必須規律的翻攪,讓發芽中的大麥溫度維持平衡,甚至還要考慮到風向的影響。在這些蒸餾廠中,會看到工人揮舞著手中的木鏟,翻動滿地的大麥,麥粒被拋到空中傾洩而下,彷如大廚甩鍋,翻炒著粒粒分明的黃金炒飯一般,而這種木鏟翻麥的動作看似輕鬆,其實是一項非常費力的工作,重複揮舞著手臂,也相當容易產生職業傷害。

大麥發芽過程需要掌控,一旦到達巔峰就要停止發芽,因為發芽過度的大麥,並不適合用來製作威士忌,而中止大麥發芽的方式,便是將麥烘乾。

烘乾發芽大麥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傳統的方式是燃燒泥煤來燻乾,現在則大部份使用燃燒無煙的精碳,或直接用熱風的方式來烘乾麥芽。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烘乾麥芽,在烘乾的過程中都要注意溫度的控制,因為過高的溫度,會破壞麥芽的酵素。

經烘乾後的麥芽,必須先冷卻一個月,磨碎後再倒入注滿沸水的不鏽鋼麥汁缸,這種混合沸水及麥芽碎粒的泥狀物稱為Mash,麥芽碎粒融入沸水變成Mash後會開始釋放糖分,此程序稱為「糖化」(Mashing),釋放出糖份後的Mash,經過濾將麥芽碎粒析出後,便會形成麥汁。

 

由汁轉酒的重要過程

讓麥汁產生酒精的程序稱為「發酵」。而要讓麥汁產生酒精,就必須在麥汁中加入酵母,酵母能讓麥汁的糖分轉化為酒精,發酵完成約略帶有5%至8%酒精濃度的麥汁稱為Wash(因類似啤酒,因此又被稱為Beer)。

酵母的品種繁多,各有不同效果,蒸餾廠通常會混合兩種以上不同品種的酵母來進行發酵,有些釀酒廠甚至會添加乳酸菌來幫助發酵。至於用來發酵用的發酵槽則有兩種材質,一種是傳統的木質發酵槽,另一種則是現代化的不鏽鋼發酵槽。

傳統的木桶發酵槽雖難清洗,但因容易殘留乳酸菌在木材縫隙,有利於在發酵時提升酒的香味,缺點是若消毒不夠徹底,反而會讓產生不必要的雜菌,使Wash產生異味。而為了保持Wash的品質穩定,絕大部份的蒸餾廠,都已改用不鏽鋼發酵槽。

 


威士忌的主原料都需要發芽嗎?

不是。美國波本威士忌的主原料玉米,以及加拿大威士忌的主原料稞麥,不需經過發芽,便可直接進入糖化程序。

P.S基本上需要發芽的只有麥芽威士忌的原料「大麥」。


 


什麼是泥煤?

泥煤(Peat)是蘇格蘭威士忌用來燻乾發芽大麥的傳統燃料,主要由腐爛的石南屬植物、苔蘚和草所組成,使用泥煤燻乾麥芽為原料所蒸釀的威士忌,具有很強烈的泥煤與煙燻味,是最傳統的蘇格蘭威士忌風格。


 


成本市場綜合考量

承襲傳統鳳毛麟角

由於地板式發芽相當耗費人工及成本,同時也相當浪費生產空間,而煙燻泥煤烘乾麥芽所生產出的威士忌已不符大眾口感喜好,因此現今絕大部分的威士忌蒸餾廠,都已省卻發芽程序,直接向麥芽供應廠採購未經泥煤煙燻過的麥芽來當原料。

在蘇格蘭百多家仍在運轉的威士忌蒸餾廠中,仍在承襲傳統地板式發芽且堅持用燃燒泥煤方式燻乾麥芽的,約略只剩六家。


 


小人物大故事

Monkey Shoulder

進行地板式發芽作業的工人,由於經常用木鏟將麥粒往身後灑,長期以來造成背部微駝,看起來就像猴子的肩膀。因此Monkey Shoulder是一種翻麥工人職業傷害的專有名詞。

格蘭父子(William Grant & Sons)公司曾特別以地板式發芽工序,製造出限量27桶的「Monkey Shoulder」紀念版威士忌,以感念翻麥工人對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的付出與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