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紫蘇梅魚
  經驗談: 用石斑魚先炸過,再淋上紫蘇梅汁,魚肉很Q。選用加納魚、紅魚或黃魚,牠們的肉質較軟,吃起來口感不同。至於溪哥,這是溪中小魚,直接酥炸,不須吐骨頭,更香;淋上梅汁後,它也可以當成冷盤。  魚要先沾地瓜粉去炸,原因是麵粉太硬,用太白粉炸過的食物,涼了會太軟,用地瓜粉炸過的口感較佳。
  材料: 魚、紫蘇梅
  調味料: 蒜頭、辣椒、薑片、糖、辣油
  作法: 1.將魚洗淨,片刀,沾上地瓜粉,放入熱油中炸成金黃色。
                    2.將調味料爆香,加入紫蘇梅、糖,煮到濃稠。
                    3.將魚放入盤中,淋上梅汁即可。
發粄
 經驗談:
判斷發糕是否熟透、大發,在掀開鍋蓋後,糕面已綻裂開成數瓣,可用竹筷子插入,若取出不黏筷,即表示發糕蒸好了。此外,攪拌米漿用的容器,一定要擦的非常乾淨,不沾一點油水,才能使發糕蒸得綻開、漂亮。現在大家作發粄,除了傳統的乾發式,還流行出用米漿加糯米粉和發粉蒸出來的,水發式的發粄。
材料: 蓬萊米3升、砂糖2斤、麵粉半斤、酵粉2包、油紙1張
甜粄  
經驗談:
甜粄的製作,放入蒸籠中蒸,周圍氣孔需流通才會熟;蒸時每隔15~20分鐘,要稍加攪拌才易熟透。
材料: 圓糯米1斤半、糖1斤4兩、香蕉油若干、中空竹筒4個
作法: 1.糯米泡三小時後,磨成米漿,脫水成米糰。
                2.將米糰搓碎,加糖、香蕉油一起搓至糖溶化,均勻調和為止。
                3.在九寸大的蒸籠中,先沿邊對稱放置四個中空竹筒,使蒸氣上達,再鋪上一層濕蒸籠布, 及一張玻璃紙,把和好的米糰漿倒入蒸籠中,蓋緊蒸籠。
                4.水開,放入蒸籠,大火蒸一小時後,用竹筷試插甜粄,若不沾筷,表示年糕(甜粄)已熟,抽去竹筒,使其復為圓型。待甜粄冷硬後,再從蒸籠中取出。
肉粄(鹹粄)
經驗談:
蒸肉粄和作甜粄一樣,若放入蒸籠中蒸,周圍氣孔需流通才會熟;蒸時每隔15~20分鐘,要稍加攪拌才易熟透。
材料: 圓糯米2斤、蝦米1兩、蝦仁1兩、香菇5朵、腿肉丁適量、香蔥頭適量、紅蔥頭末適量
調味料: 醬油1/2杯、味精1/2茶匙、胡椒粉1/4茶匙
作法: 1.糯米泡三小時,磨成米漿,脫水成米糰,搓成粳粉糰。
               2.蝦米、香菇,洗淨泡半小時,香菇切丁,後腿肉切丁。
               3.爆香紅蔥末、蝦米、香菇、肉丁,加入調味料炒香,等肉變色了,再放入粳粉糰裡,加入少許醬油,一起攪拌均勻。
               4.蒸籠裡放入四個竹筒,一張玻璃紙,再把粳粉糰倒入蒸籠中,以大火蒸五十分鐘或一小時,以筷子插肉粄,若不沾筷,即表示已熟,待涼卻後微硬,再從蒸籠中取出。
新丁粄
作法: 1.將糯米、蓬萊米磨成米漿,脫水七分乾,成米糰。
                2.水滾後,將生米糰撕成小塊,放入蒸籠,蒸約十五至二十分鐘煮熟。
                3.取一份約一斤二兩的熟米糰,抹上沙拉油,放入模型後,擦上食用大紅。
                4.食用時可將新丁粄切成長條狀,放入少許油煎成金黃色,灑上鹽水再煎乾即可食用。或是不加鹽水,在煎成金黃色後,沾蒜泥、辣椒、 醬油一起食用。兩種吃法味道均極佳。
紅粄
經驗談:
  紅粄一般是包紅豆內餡,製作時的比例是一斤紅豆一斤糖。此外,米糰3兩配1兩紅豆,。蒸紅粄和新丁粄相同,蒸籠賒n時常打開,蒸出的成品才會漂亮。
材料: 蓬萊米1斤、圓糯米4斤、紅豆半斤、糖半斤、食用大紅適量
作法: 1.糯米、蓬萊米洗淨、瀝乾,加高過米約三公分的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倒入調理機打成米漿,脫水或壓乾製成生米糰。
               2.紅豆煮爛,加糖炒鬆,成紅豆餡。
               3.脫水過的米糰,放入食用大紅攪拌均勻。
               4.以三兩重的米糰,包一兩重的紅豆內餡。
               5.將包好餡的米糰,放進板印模型,印出花紋和造型。
               6.用小火蒸半小時,要開誑|至五次,以免紅粄變型。
紅豆粄
材料: 圓糯米1斤半、紅豆1斤
調味料: 黑糖1斤、二砂(赤砂)半斤
作法:
1.糯米洗淨、瀝乾,加高過米約三公分的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與900cc的水一同倒入調理機,打成混合米漿,脫水或壓乾製成米糰。
2.紅豆洗淨,加1800cc水泡三十分鐘,用快鍋以小火,從水滾開始算起,煮上一小時。 3.黑糖摻進米糰中,均勻揉成糖米糰。
4.紅豆煮至水份蒸發,幾乎全乾時,用二砂攪拌均勻,再與糖米糰混合。
5.混拌好的紅豆米糰,放入容器中鋪有玻璃紙的模具中,蒸上一小時即成。
艾粄
「本草綱目」記載,艾草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幼纂C艾草還被視為具有避邪幼纂A因此掛紙(掃墓)的時候,有些客家家庭會隨身摘取一些艾草;用艾草製成的祭品,也被視為具避邪弁遄C老一輩的客家人也深信,清明之前吃下用艾草打成的「青粄」,夏天可以不生膿瘡。有些客家地區在清明前掛紙,掃墓祭拜完之後,會將艾粄分贈附近的牧童,希望他們看好牛群,以免踩壞墳墓。所以艾粄又稱「墓粄」。
  傳統上的艾粄,作成甜的塊狀。如今也有艾草粄,作成圓形的包子狀,甜鹹自便。鹹艾草粄的內餡,可以和豬籠粄一樣,放蘿蔔絲、蝦仁、絞肉、香菇等。至於甜艾草粄則可以包紅豆餡。
材料: 糯米2斤、蓬萊米3杯、艾草8兩、糖1斤、油少?
作法: 1.米泡三小時瀝乾,磨成米漿脫水成生米糰。
2.艾草取葉子,放入滾水鍋中,加入食用鹹粉煮三分鐘沖涼,再擠乾剁碎。
3.生米糰加糖,艾草加油搓勻,再放入墊了玻璃紙的蒸籠,蒸四十分鐘。用筷子試插,不沾粉糰即可。放涼切塊食用。
豬籠粄(菜包)
客家菜包與市面上的菜包不同點在於,它的外皮不是鬆軟的麵皮,而是香Q的糯米皮,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蒸菜包的火不能太大,中途要掀兩次鍋蓋,去除少許蒸氣,以免密閉的空間太高的溫度,會使菜包蒸太軟而變形;同時也可避免菜包膨脹過度,冷卻後表皮皺縮不好看。
 材料: 圓糯米2斤、蓬萊米1斤、乾蘿蔔絲1斤、肉半斤、香菇10朵、蝦米4兩、香蔥頭4兩、月桃葉20片  
調味料: 鹽1茶匙、醬油少許、胡椒粉1茶匙  
作法:
1.起油鍋爆香蔥頭、蝦米、香菇、豬肉、乾蘿蔔絲,再加入調味料拌炒均勻,盛起備用。
2.將二十片月桃葉洗淨,剪成長約十公分的橢圓形。
3.將糯米、蓬萊米磨成米漿,脫水七分乾,成米糰。
4.將米糰分成三分之一,用開水燙熟加些鹽,再與剩下的三分之二米糰拌勻,分成十八個。把十八個米糰搓圓後,中間捏成凹窩的圓皮。
5.放入1.餡料,收口包好,把接縫朝下;再朝上的一面,捏成一道像豬籠形狀的凸起摺邊。
6.把包好的豬籠粄,放在塗了一層油的月桃葉子上,而後排入蒸籠。
7.水滾後,將作好之豬籠粄放入蒸鍋中,中火煮十五分鐘即可。
艾草菜包
經驗談:
艾草煮水時,可在水中加少許鹼油或蘇打粉,顏色會較鮮綠。
材料: 蓬萊米1斤、圓糯米1斤、艾草1兩、蘿蔔絲1斤、乾蝦仁2兩、豬肉絲半斤、香菇絲2兩
調味料: 紅砂糖(二砂)8兩、醬油2兩、香蔥油8兩、白胡椒1兩
作法:
1.糯米、蓬萊米洗淨瀝乾,加高過米約三公分的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與1200cc的水一同倒入調理機,打成混合米漿,脫水或壓乾製成米糰。
2.取二兩生米糰入沸水中,煮成又稱「粄娘」的熟米糰。再以粄娘搓揉生米糰,直至Q軟有延展性為止。
3.艾草洗淨,用水一斤半,用十五分鐘煮熟,馬上泡涼保持鮮綠,瀝 乾,與紅砂糖、米糰揉成墨綠色米糰。
4.用香蔥油將豬肉絲、蝦仁丁、蘿蔔絲、香菇絲炒熟,加白胡椒、醬油爆香餡料。
5.以一個一兩的份量,將米糰分成三十二等份,每等份揉圓、壓扁、包上餡料,再捏成豬籠形狀,置於九薑葉或柚葉、香蕉葉上。
6.艾草米糰包好餡料後,入蒸籠裡蒸三十分鐘即成。
糍粑
經驗談:
  糍粑的作法有許\多種,較古老的方式,是直接將糯米蒸熟,再樁成糍粑,這種傳統糍粑的口感較為乾硬。還有用糯米磨成米漿,作成米糰蒸熟它,再將熟粄糰放入機器中攪拌均勻,最後再用手擠出一個個糍粑,沾糖粉或花生粉吃;這種糍粑的口感較軟。擠糍粑,一次不要擠太多,吃不完容易變硬。如今,還出現了包紅豆沙,或在米糰中加蜜餞的新式糍粑。不過無論糍粑的作法如何創新,客家糍粑和台灣麻糬基本上不同的是,它不用糯米粉製作。
材料: 圓糯米1斤、糖粉少許、沙拉油少許、花生粉少許
作法:
1.糯米洗淨,泡水六小時後磨成米漿,脫水七分乾,成生米糰。
2.水滾後,將米糰撕成小塊,放入蒸籠蒸十五到二十分鐘。
3.將熟米糰加入少許沙拉油,倒入機器或容器裡攪拌均勻。
4.將攪拌過的熟粄糰,用手擠成一粒一粒,沾糖粉、花生粉即可食用。
黑糖糕
黑糖糕可說是以發糕為本,進一步開發的現代流行米食糕點,除了蓬萊米,它加了地瓜粉,並以黑糖調味。在中醫的養生觀念中,黑糖具消暑作用。夏天食用不添加奶油和雞蛋的黑糖糕,對現代人而言,算是健康甜點。
材料: 蓬萊米1斤半、地瓜粉半斤、發粉0.4兩
調味料:黑糖1斤
作法:
1.蓬萊米洗淨、瀝乾,加高過米約三公分的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與600cc的溫開水,一同倒入調裡機或果汁機,打成黏稠狀米漿。
2.在米漿裡加入地瓜粉、發粉、黑糖,均勻調成糊狀,置於陰涼處一小時。
3.待黑糖米糊稍稍長高,倒入抹有沙拉油的方型深盤裡,並用手抹平整型,再放進蒸籠蒸四十分鐘。
4.蒸熟的黑糖米糊會等倍長高,待涼,再切塊食用。
蘿蔔粄
經驗談:
材料: 在來米2斤、白蘿蔔5斤
調味料: 鹽1茶匙、味精2茶匙、胡椒粉1茶匙
作法:
1.在來米洗淨泡三小時瀝乾,加四杯半的水磨成米漿。
2.白蘿蔔去皮,刨成細絲,放七杯水大火煮二十分鐘,蘿蔔絲透明軟了即傾入米漿中,再加入調味料拌勻。
3.拌好的米漿,倒入鋪好玻璃紙的蒸籠中,大火蒸四十分鐘,用筷子試插,不沾粉漿,即是熟透。
4.漿蒸好的蘿蔔粄置放一夜,待冷透後切片,可煎可煮。
九層粄
材料: 在來米7碗、白砂糖4兩、紅砂糖4兩、水7碗
作法:
1.將在來米磨成米漿,再以兩份容器,分別放入白砂糖和紅砂糖,倒入米漿攪拌,兩種顏色的米漿備用。
2.七碗水煮開,將長盤放入蒸籠蒸一分鐘加熱後,倒入白米漿於長盤內,蒸十分鐘。
3.掀鍋蓋,在白米漿上放一層紅糖米漿,也蒸十分鐘。紅白米漿相疊,各蒸十分鐘的動作,重複六到九次。
4.蒸熟後,放涼後切成菱形即可。
芋粄
經驗談:
  由於芋頭的黏液中含有皂,會刺激皮膚,造成發癢現象。在處理生的芋頭皮時,若皮膚發癢,可以在火上烤一烤,或用生薑抹一抹,可減緩發癢現象。
材料: 在來米2斤、芋頭1斤半、水2斤
鋪料: 豆乾3塊、香菇5朵、蘿蔔乾4兩、韮菜2兩、蝦米若干
調味料: 鹽2兩、白胡椒粉2兩
作法:
1.芋頭去皮、刨絲。
2.蝦米洗淨,韮菜洗淨切細,香菇泡軟、去蒂頭,與蘿蔔乾、豆乾皆切丁後,起油鍋,將之炒熟。
3.在來米洗淨、瀝乾,加高過米約三公分的水,浸泡三小時,再瀝乾後,與1200cc的水一同倒入調理機中,打成米漿,再加入調味料,撒上生芋頭絲,攪拌均勻。
4.將3.放入模具中,用籠籠蒸一個半小時,離火後再鋪上2.即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