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痛風﹖
自古以來許多帝王將相都受到痛風的折磨,所以痛風又稱為「帝王病」。此病好發於40~60歲的男性及停經後的婦女,有遺傳及家庭發病的傾向。
痛風是因為體內「普林」代謝異常或是腎臟排出尿酸的功能障礙,導致血中尿酸過高,尿酸鹽沈積在關節內,造成關節疼痛、腫脹和變形。血中尿酸濃度愈高,持續時間愈久,發生痛風的機會也就愈大,但也並非所有尿酸高及有關節炎的人皆有痛風,故正確的診斷非常重要。
正常人血中尿酸值應為7.2mg%以下,國人約有15%尿酸值較高,肥胖、常喝酒的人甚至有50%尿酸值偏高,但並非血中尿酸偏高就代表關節痛是痛風性關節炎。
二、痛風的症狀
痛風發生的過程大致如下﹕
1.急性痛風﹕常常發生於半夜,發作部位出現紅、腫、發熱及嚴重疼痛,此時任何輕微的碰觸都會使疼痛加劇。痛風初期大多侵犯下肢關節如足部大腳趾關節、足踝、膝關節,但到後期包括手、手腕及手肘關節均可能發生,此時80%的人血中尿酸偏高,但有10﹪的人痛風發作時尿酸值正常。
2.慢性痛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耳輪、皮下組織甚至內臟器官,因為尿酸的沈積形成粒狀或球狀的突起,叫做痛風石。痛風石沈積在關節及組織,導致關節及組織變形及功能障礙。
三、哪些人容易罹患痛風?
1.遺傳-家族中有痛風和尿酸過高者,其子女發生痛風的機會為一般人的10倍左右。
2.性別-一般男性較女性易患痛風,但女性停經後痛風之發生率也隨之增加。
3.年齡-痛風好發於40~60歲的中年人;但目前發作年齡有年輕化趨勢。
4.肥胖-體重過重者,通常體內尿酸值較高,因肥胖者容易出汗而使小便量減少,尿酸結晶便積聚於體內而易患痛風。
5.飲食-高普林飲食、暴飲暴食、飲酒過量,均易升高尿酸值而增加患痛風的機會。
四、痛風患者的治療及自我照顧
痛風病人的一般處理原則,乃在控制其急性發作及減少慢性尿酸沈積造成的組織破壞,其治療是以藥物及生活調適為主。
1.藥物治療:急性發作時,非類固醇消炎藥有消炎、止痛的作用;當關節炎減輕後,若血清尿酸值偏高,則需長期使用「降尿酸藥物」,以抑制尿酸形成及促進尿酸排泄。使用秋水仙素之目的在於預防發作,使用時可能有腹瀉的副作用,但只要減輕藥量即可使腹瀉好轉,故您不必擔心。
2.運動:劇烈運動會使出汗量增加,尿酸由小便中之排出量減少;運動後所產生過多的乳酸亦會阻礙尿酸的排泄,故痛風患者應避免劇烈的運動,但適量的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而減少未來的發作。
3.
4.
5.避免喝酒:酒精在體內代謝後會影響尿酸的排泄,引起痛風,故您應儘量避免喝酒。如您能遵守醫師的指示服藥並注意自己的體重及飲食,您將能更有效地控制痛風。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經免疫風濕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