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法尚未傳入西藏前,苯教已經存在。雖不知當時是否如後來這般的廣傳,總之是具有藏族文化的特色及傳統。當時就有醫術,好像也有藏人自己的醫術,都是來自苯教典籍的記載。說是祖先的法脈也好,或說是文化的傳承也可以,總之是保有傳統的。在七、八世紀時,佛法漸漸的傳入了西藏。由於藏人本身就有極好的慧根,當時就有傲人的發展。這個情況很明顯,藉由蒐集藏人翻譯的佛典來看,再對照印度智者撰寫的論著,是可以相提並論的。


      西藏文化與佛法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如西藏的技藝都與佛法相關。藏藥,也是翻譯自印度佛典後,擇取與印度醫術相關、或與中國醫術相關的部份,所以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與波斯也有些許的關連,以我們的醫術來說,基本上得自許多不同的文化,特別是印度方面,在醫術上獲得很大的幫助。舉凡西藏的技藝、醫藥或思惟、見諦等,漸漸得到世人的矚目。


      佛法分為三門。一門是佛法科學;另一門是見諦哲學;再一門可以說是宗教嗎?總之就是實踐的部份。特別是在密續的典籍裡,有這樣的說明。物質的內容稱為基法、趣入的是次第道法與現證之果法。以大乘整體而言,有二諦之基法、智慧及方便之道法、二身之果法之說。因此分為基、道、果;所謂的基法,含有外在之器及內在的情,內外的器與情持續地變化著、改變著,由因緣而生、而變的無常性,終究歸向於壞滅,此即本性。當解釋生滅時 於是有了”時間”,時間是相對於某一物而言才有的。若非如此,要指出時間是很困難的。經典裡剖析物質的基法時,有”不變化”與”變化”二類。將此區分為”常”與”無常” ,為了抉擇物質的本性,對有變化的一類稱作無常;對沒有變化的稱常。基法上有著不願苦、希求樂的本性;既然本性上是喜樂厭苦的,那麼苦又是由何而來?所謂的苦樂,都是壞滅的性質,恆為變化性的。其變化是由念頭生起的因所造成,並非自己變化出。”實踐佛法的”,佛法是崇尚研究物質的真理,由物質的本性、真理,才有所謂的見諦。因此有了概念後於是/有了”根”這樣的一組;接著是實踐”果”的這一組,隨著於是建立修行的一組,也就是第二組”道”


      總之佛陀教法的法要,可攝歸為見、行二種法;也就是「緣起見」及「無害行」。思惟為什麼要有無害行,皆因緣起故。損害他人自己會受苦,利益他人自己才會得到安樂。這不僅是長遠的因果關係,若有幾許利他心,自己即能從中獲得多少快樂;若只想著自己的利益,最終只會讓自己鑽向牛角尖及不快樂。當今科學家研究出悲心越多的人,內心會越快樂。因此不論是否有信仰宗教,都須要有慈悲。


      若要得到快樂的人身,擁有健康身體、獲得長壽,「慈悲心」是非常的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