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認識愛滋病

 

 

 .簡介

『後天免疫缺乏症後群』即是俗稱的愛滋病,是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所引發的疾病。病毒侵入人體後,快則1年、慢則5-10年後才發病。這種病毒會摧毀人體免疫機能,使人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甚至因此而喪失生命。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愛滋病組織(UNAIDS)資料顯示,2007年全世界約有3,320萬名存活的愛滋病毒感染者,2007年新增250萬名感染者,死亡人數達210萬人。我國自1984年發現第一例愛滋病毒感染者以來,截至2009年五月底統計,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者17421人,病程進展至愛滋病的人數於5570人,死亡人數2320人,以上數據顯示愛滋病對人類整體性衛生、經濟及社會安定影響甚鉅,甚至為全球極度關切的議題。

                                             

.病因及傳染途徑

當人體感染到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後,它會侵犯體內的輔助淋巴球(T4 CD4T淋巴細胞,進而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多種伺機性感染,此時稱之為愛滋病。HIV病毒主要存在於帶原者的血液、精液與陰道分泌液中,其主要傳染途徑為性行為傳染、其次有血液傳染、母子垂直傳染,共三大傳染途徑。台灣地區愛滋病毒感染的各種傳染途徑中,依危險因素分析,性行為佔62.7%(同性間性行為佔38.6%、異性戀佔24.1%)、靜脈毒癮佔35.8%,顯見「不安全性行為」與「毒癮共用針具」是傳播愛滋病的主要途徑。感染者年齡以20-29歲最多,佔38.2%,其次為30-39歲,佔35.0 %愛滋病固然讓許多人聞之變色,其實它有固定的傳染途徑,因此只要了解這些途徑,自然知道如何預防,也就不會產生過度的恐慌。愛滋病的傳染途徑包括:1.與感染愛滋病病毒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的性行為。2.輸用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成份、血液製劑,或者與感染病毒者共用針頭、針筒,或者接受感染者器官移植。3.由愛滋病母親在生產懷孕或哺乳過程垂直傳染給嬰兒。

下列情況不會得到愛滋病:愛滋病不會從一般公共場所或日常生活接觸中得到,即使我們和感染者同處於游泳池或公共浴池,或一起吃飯都不會得到愛滋病。此外,愛滋病也不會像登革熱那樣經由蚊子叮咬傳染因為愛滋病毒不會在蚊子體內存活繁殖。至於眼淚、汗液、唾液、糞便也沒有證據顯示會傳染愛滋病。

愛滋病毒有一定傳染的傳染途徑,所以一起單純地生活、工作並不會感染愛滋病。愛滋病毒對溫度、強酸、強鹼及一般消毒液都相當敏感,所以傳統的消毒及一般院內感染控制,都可使愛滋病毒無法生存;加熱100  5分鐘,就可死此病毒。因此感染者的工作權、就學權等都不應該受到歧視。唯有正確的認識傳染途徑,尤其是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才能避免被感染。

 

       

.症狀

(一) 病毒入侵人體初期症狀(三週至三個月內出現):

1.  發燒。

2.  淋巴結腫大。

3.  皮膚出現紅斑。

4.  肌肉關節酸痛。

5.  腹瀉。

6.  頭痛。

(二)過了急性感染期後之症狀:

病人可能沒有症狀進入〝潛伏期〞,此期可長達5-10年,此時病人體內帶有高量病毒可傳染給他人。每個人潛伏期長短不一,但當體內輔助淋巴球下降至200-350/cumm即開始進入發病期。

(三)發病後可能造成伺機性感染之病症:

1.  與免疫有關之癌症。

2.  卡波西氏肉瘤。

3.  肺囊蟲肺炎。

4.  白色念珠菌症。

5.  瀰散性肺結核。      

6.  隱球菌腦膜炎。

7.  巨大細胞病毒感染。

8.  門氏菌感染。

          

.治療與護理

    最常見的愛滋病治療方式為混合藥物(雞尾酒)治療,現有的治療藥物可以有效減少病毒量,提高免疫力,降低伺機性感染及罹病率,改善存活率,但目前尚無法治癒愛滋病,病人可能終身都需服用混合藥物(雞尾酒)治療,目前國內雞尾酒療法用藥共有三種:

1.  非核甘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2.  核甘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3.  蛋白質酶抑制劑。

傳統的三合一合併療法指的是兩種核甘酸反轉錄脢抑制劑加上一種蛋白脢抑制劑。另外,新的研究發現:合併兩種核甘酸反轉錄脢抑制劑和一種非核甘酸反轉錄脢抑制劑或使用三種新的核甘酸反轉錄脢抑制劑,也有很好的療效。

                                    

 

.防治之道

1.  避免非必要輸血。

2.  不與他人共用針頭、針筒或其他注射器,不靜脈注射毒品、不吸毒。

3.  進行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維持固定性伴侶、對伴侶忠誠,不嫖妓、不濫交。

4.  避免與人共用牙刷、刮鬍刀,或其他有可能受到血污染的器具。

5.  謹慎保護自已,避免傷口暴露於可能感染物中。

6.  避免直接接觸HIV患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體液(大小便、汗、淚、關節液),或其他有可能受到污染器具,尤其有傷口之處,更應嚴禁接觸到。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感染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IS 的頭像
    IRIS

    IRIS的天空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