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基本認識
一、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因為身體內胰島素(一種賀爾蒙)分泌不夠而造成血中糖份過高的現象。正常的血糖值是飯前70~110mg/dl,飯後2 小時小於140mg/dl。糖尿病在發病的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直到各種合併症一一出現了,患者才積極求治,其實糖尿病愈早控制,病情控制愈好,併發症也愈少。
二、糖尿病的診斷
早晨空腹血漿血糖值二次超過126mg/dl以上,或飯後2小時血糖值200mg/dl以上者,可據以診斷為糖尿病。
三、可能引起糖尿病的因素
-
遺傳:在統計上,糖尿病病人的家族罹患此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五倍以上。
-
年齡增加:隨著年齡增加,發病率也逐漸增加,故中年以後要特別留意此病。
-
肥胖者:40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有百分之80是體重過重的人 (身體質量指數大於25,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
-
病毒感染:許多病毒感染與糖尿病有關。
-
壓力:生理和精神壓力與糖尿病關係尚未十分明瞭,但壓力存在時,葡萄糖耐量降低,血糖會上升。
-
其他:如藥物或內分泌腺疾病等。
四、糖尿病的種類
-
第1型(胰島素依賴型)主要是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體內血中胰島素缺乏,故必須依賴外來胰島素治療。
-
第2型(非胰島素依賴型)主要原因是胰島素作用有缺陷,使血中的葡萄糖無法被利用,因而使血糖過高。
-
其他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其他器官疾病或生理性改變而引起的,如藥物、化學品、妊娠等引起。
五、糖尿病有那些症狀?
1.多吃-經常覺得饑餓
2.多喝-常常感到口渴
3.多尿-尿多,小便次數頻繁
4.尿中有糖
5.體重減輕
6.傷口不易癒合
7.容易疲倦
8.皮膚癢
六、糖尿病的併發症有那些?
(一)急性併發症:
-
低血糖休克:常發生於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病人,所以又稱胰島素休克,症狀有手腳發抖、冒冷汗、饑餓、軟弱無力、心跳加快、甚至昏迷。
-
高血糖性昏迷:由於血糖過高而產生軟弱、頭痛、噁心、嘔吐、口渴、昏睡等症狀。
(二)慢性併發症:
-
血管病變:長期的糖尿病易有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甚至中風等合併症。
-
神經病變:糖尿病病人因神經病變,而有感覺異常、下肢麻木、腹瀉、便秘、暈眩等。
-
視網膜病變: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
腎臟病變:腎臟血管硬化、腎衰竭、尿毒症,台灣地區洗腎病人中有1/3是糖尿病病人。
七、如何控制糖尿病?
-
飲食: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控制最先使用的方法,利用控制食物熱量與醣份的攝取來降低血糖。
-
運動:運動也是糖尿病控制的方法之一,運動會使血糖降低,有些糖尿病病人以飲食及運動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得很好。
-
藥物:當飲食及運動都不能控制血糖時,就要靠口服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來降低血糖。
八、糖尿病人如何自我保健?
有遺傳體質的人,平時就應該多注意飲食的控制避免肥胖,時時注意自己血糖的變化,一旦發生糖尿病,愈早控制,併發症就愈少。運用以上的原則,定期門診檢查,並與醫師合作,您的血糖就可以控制得很好了。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經新陳代謝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