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官能症

                    

一、 何謂精神官能症

(一)  精神官能症包含:

1.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

2.     歇斯底里性精神官能症。

3.     畏懼性精神官能症。

4.     憂鬱性精神官能症。

5.     慮病性精神官能症。

6.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

(二)  精神官能症具下列特點: 

1.     慢性且容易復發。

2.     病患都強烈意識到身體或心理的不舒服而尋求醫療。

3.     與精神分裂症不同此類病患現實感較好,一般功能通常沒有障礙。

4.     因焦慮的產生,經由不同的心理防衛機轉而有不同症狀表現。

二、 精神官能症症狀

精神官能症的基本症狀是焦慮,由焦慮再引發出各種精神及身體方面的症狀,分為下列兩個部分討論:

(一)  精神症狀:

1.     不安,無特定對象害怕的感覺。

2.     心神不定,無法專心容易生氣。

3.     睡眠不好,不易入睡或容易醒來。

4.     強迫症狀:重複相同的念頭或作固定的行為。

5.     畏懼症狀:過度害怕,不敢出門或害怕人多的地方。

6.     轉化症狀:把焦慮在潛意識中轉為身體症狀,而認為自己得了某種病。

7.     解離症狀:潛意識中把不快的記憶遺忘而表現記憶喪失。

(二)  身體症狀:造成身體症狀主要是因焦慮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1.     心臟血管系統:胸口緊、心跳加快、心悸。

2.     呼吸系統:呼吸困難。

3.     消化系統: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

4.     泌尿生殖系統:頻尿、月經失調等。

5.     肌肉骨骼系統:緊繃無法放鬆而造成頭痛、腰酸背痛、全身無力。

6.     其他:口乾、皮膚潮紅、冒汗、食慾改變。

三、 病因

可分為三部份

(一)  生理因素:可能與先天腦細胞功能衰弱與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有關,但目前不十分確定。

(二)  性格因素:由臨床上的觀察可歸納出所謂「精神官能性性格」,有以下4種:

1.  神經質:敏感的個性,容易被一點小事弄得緊張兮兮。

2.  依賴性格:個性不成熟,缺乏自信或意志薄弱。

3.  強迫性格:個性頑固而缺乏彈性,對事物要求執著,有要求完美的傾向,生活上表現出潔癖、吝嗇或嘮叨的特徵。

4.  自我炫耀性格:以各種表現和行為來強調自己價值,有強烈要求別人注意的意念,重視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在精神官能症患者身上可看到此類性格,但並非所有具有此類性格者都會生病,許多精神官能症患者亦不具有上述性格。

(三)  環境因素:精神官能症的發生與心理社會壓力有極密切的關係,而家庭人際關係在個人性格發展上及形成心理社會壓力的來源上都扮演重要的角色,精神官能症又會進一步惡化其家庭人際關係,故家庭人際關係在精神官能症的治療和預防上相當重要。

四、 病理機轉

個人在面臨了某些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壓力或挫折,而必須動用更多的能力去克服這些壓力與挫折,這便是所謂的心理危機。在此種情況下,個人會表現出焦慮反應,而進一步在心理、身體及行為上產生變化。碰到焦慮時,個體會嘗試學習新的適應技巧以克服焦慮。若因為退化或過度使用防衛機轉時,而無法學習新的適應技巧,便會產生精神官能症的症狀。

五、 治療                     

(一)  藥物治療:使用精神藥物協助病人治療各種症狀,需在醫師指示下服用藥物。

(二)  心理治療:給予心理支持,協助病人了解病情,並進一步除去心理壓力。

(三)  行為治療:訓練病人放鬆肌肉、減慢心跳、控制情緒協助病人找出焦慮的情境並逐漸克服。

(四)  生理回饋治療:亦是行為治療的一種,藉助儀器的幫助協助病人了解焦慮的產生,與是否以自己的意志力加以克服。

(五)  團體治療:藉由在團體的討論中經由他人的經驗分享,而增進對自我的了解與認識,並改善人際關係。

(六)  家庭治療:藉改善病人家庭人際關係,甚至預防精神官能症。

六、 預後

精神官能症於治療後常因新的心理社會壓力而復發,因此認識症狀的發生而儘早尋求治療是必要的。重要的是要對精神官能症有充分的了解,認識疾病背後真正的原因,加以克服,才是治療本疾病的正確之道。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精神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IS 的頭像
    IRIS

    IRIS的天空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