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強迫症
一、強迫症的定義
「強迫」一詞有勉強、逼迫的意思,指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或情感有被勉強、逼迫的性質。健康的人可配合自己的需求而做適當的思考、表現合適的行為;但當一個人內心的需求過於強烈時,可能會尋求某種保證一定要達到那個需求,於是會一再求證事情是否已順利完成而不易放心。 二、強迫症的症狀
半數以上患者在二十歲以前就會出現強迫症狀,多數症狀的發生是緩慢進行的。 強迫症狀可分為強迫思考和強迫行為二種。 強迫思考:腦海中經常重複出現「重新開始」等字眼,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內容是和污染及不安全有關, 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多數伴隨著強迫思考出現,也可單獨存在症狀。患者為了順應或抵消強迫思想,而衍生重複行為,如上廁所後得反覆洗十幾次手才覺得乾淨,如一直想瓦斯沒有關好而重複去檢查;反覆思想與行為以上的患者雖然也自覺是多餘、不合理、荒謬的,但是卻無法阻止成抗拒它的出現,而每天為其所干擾達數小時以上。部分患者會多半會去順應它,嚴重者甚至要求家人一定要依他的要求做同樣的動作或儀式,如家人不聽從還會發脾氣,甚至攻擊家人。由於病症通常相當頑強,治療無法立見成效,因此患者及家屬應該做好心理準備,與專業人員長期耐心而合作下去。 三、 強迫症的生物學原因
2.遺傳因素:強迫症患者的父母與兄弟姊妹發生強迫症的比率約為5%左右。強迫病患者的家屬中,有30%~40%左右的家屬患有各種類型的精神疾病。 3.電刺激腦部扣帶迴的部位、在扣帶迴處長腦瘤,會使人發生類似強迫症的行為。 4.有20%的強迫症患者有腦傷的病史,包括腦炎、腦膜炎、癲癇等。腦外傷患者中也有3.4%的人會發生強迫症。 5.血清素(serotoain)的失調與強迫症狀有關。 四、強迫症的心理動因
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論,認為心理症患者在人格發展的肛門期階段遭遇到重大的挫折,非常強調是非黑白的判別。對當事者思想、感情與行為的善惡批評得極為苛刻,這種性格很容易形成內在的矛盾不安。
五、強迫症的藥物治療 強迫症患者除了強迫症狀外,還會出現焦慮症狀及憂鬱症狀。故以藥物治療強迫症患者時,需考慮想要改善的是患者那一部份的症狀,然後再來對症下藥。臨床上曾經試用過的藥包括抗焦慮藥、抗鬱病藥、及抗精神病藥,顯著降低焦慮感的程度,願意繼續接受行為治療,生理迴饋治療、或心理治療,因此藥物治療可輔助上述的治療。 六、強迫症的心理治療 患者接受的心理治療,協助患者與治療者建立一種的信任關係,能夠傾洩情緒上的困擾,瞭解、體會自己內心的感受,將歷經的焦慮、自責、憤怒、憂傷、無助等痛苦紓解。幫助患者自我了解,進而改善人格結構及處理情緒及人際事物的技巧。最後,患者能獨立面對自我並適切因應自己的情緒和人際關係。若經過完整的治療過程,則病症不易再發。 七、病患與家屬居家照顧注意事項
*病患方面: 1、依醫囑按時服藥,門診追蹤,不自行減藥、停藥。 2、藉由練習深呼吸、肌肉放鬆技巧改善焦慮情緒。 3、安排適當活動轉移注意力。 4、學習壓力因應技巧,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5、維持良好人際關係,遇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能主動尋求可利 用的資源協助。
*家屬方面: 1、家屬必須學習分辨一些代表病患有問題的訊息。記住這不是 他們的個性使然,而是疾病 的結果,即使有改變也是緩慢 的。這些訊息包括︰重複做某些動作或事情(重複強迫性行 為)、不斷質疑自己的判斷,必須別人持續的保證、要花較 長的時間去做簡單的工作、持續性的緩慢、擔心小事情或細 節、對小事情嚴重和極度的情緒反應、日常生活變成是一種 負擔逃避行為。 2、在有壓力的情境之下必須修正您對病患的期待。因為壓力 或任何改變都會使得強迫症狀惡化。 3、您要依據病患的能力來評量進步的程度,不要與其他強迫 症的病患比較。 4、要重視病患「小小的進步」。重視加以鼓勵,如此逐步增加 病患的自尊與信心,來克服強迫症狀。 5、建立一個強而有力的家庭支持系統。避免批評病患,接納病 患。 6、藉著「簡明扼要的溝通」,來鼓勵病患對抗強迫性行為與轉 移強迫性思想。與病患共同約定一個目標,來減少儀式行為 與逃避行為。必要時須專業人員的幫助。 7、除非病患的強迫症狀已經危及生命安全,應限制減少病患的 強迫行為。 8、保持正常的居家生活作息。盡量不要讓強迫症狀影響家庭功 能。 9、善用幽默。用幽默來陳述病患的強迫症狀中不合理之處,幫 助強化病患合能力,而遠離強迫症狀。 10、鼓勵病患規則服藥。確定他有無規則去門診拿藥,有無藥物 副作用,吃藥效果如何等。 11、家屬擁有一些自己(與病患分開)的時間是很重要的。如此 家人可以擁有一個實際的日常生活面,以免精力耗盡也比較 健康。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經精神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
- Jul 20 Tue 2010 20:11
認識強迫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