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精神病人…實際問題及處理

 

任何一個疾病當我們得到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拒絕的心態。或者是不能接受這些事實…等等各種不同的反應。但必須要承認:到最後只是無可奈何地要承認我們確實有家人異於常人了,要如何面對呢?可由以下4個方面:

 

.精神病患在日常生活中所常遭遇到的問題

 

1.      精神病患能交異性朋友嗎?

引導對兩性關係有較正確的認識,而不要一眛地阻止結交異性朋友。但如果發覺病友對異性的興趣過於濃厚,或對兩性關係變得隨便時,應多加注意並請教醫療人員的協助。如果家人發覺病友過份畏縮時,應多鼓勵他參加社交活動,增加人際互動關係。

2.      精神病患可以結婚嗎?
談到結婚,首要條件是病情要平穩,個人日常生活能自我照應,如此才能應付因結婚後隨之而來的責任、生活適應、人際關係及家事操持、家計維持、子女教養等現實問題。

3.      精神病會遺傳嗎?
有遺傳但不一定會發病。如果有血親患有精神病,你仍然可以從心理和環境著手,以減少得病的機會

.各種精神病症狀的處理

1.有幻覺妄想症狀及怪誕行為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幻覺妄想及怪誕行為常出現在精神病患的身上,而這些常併發其他行為,如自言自語,或因無法承受長期的被害感覺而出現自殺或殺人的危險行為,所以必須做適當的處理。

(1).對幻覺妄想或怪誕行為不必爭論或加以批評,應該採中立的態度,接受他的想法的事實,但不要對幻覺妄想的解釋起共鳴,適當表示自已並沒有這種感覺、看法,並要關心病人對幻覺時的感受。(2).儘量轉移病人的注意力於活動上。(3).若深受幻覺妄想影響而有怪誕行為或出現攻擊自己成他人的行為時,應立刻維護病人或他人的安全,並趕快送醫診治。

2、有暴力行為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病人究竟在那種情境下容易發生暴力行為?在需求不能即刻被滿足,遭拒絕,或在情緒無法控制或有某些不尋常的想法、感覺時就容易出現暴力行為。我們又該如何幫助他們呢?可試著傾聽,讓患者將心中的想法、不舒服說出來,或者提供一個發洩的方法,如:打枕頭、做某些活動,如:打球、跳繩、跳舞等等,來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若已經出現了暴力行為無法處理時,就必須求助於他人,如親戚或警方,應儘快將患者帶到醫院就醫。

3、有拒絕態度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拒絕進食會對營養狀態有影響;拒絕上廁所對腸、膀胱功能有妨礙;處於自閉世界造成社會功能退化;所以病人有拒絕的情形時,我們的目標放在滿足病人的基本需要上,如讓病人進食足量的飲食以減少體能的耗損,定時提醒病人上廁所以免排泄功能遭到破壞,按時給病人服藥以避免症狀惡化;當病人拒絕服藥時,如果婉言相勸仍然無法改善病人拒絕的現象,此時尋求醫療照顧、藉助於專業人員的協助是必要的。

4、有嚴重憂鬱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嚴重憂鬱病患者會長期地出現不理會周圍事物的狀況,沉溺於無助、絕望的感覺及想法中;覺得自己是無用的,被遺棄的;甚且不說一句話,不做任何事,活動減少而緩慢;睡眠差、食慾不振、胃口差等行為狀況面;那我們該如何協助呢?(1)溝通方面:應以簡單、直接、重復的詞句、溫柔的語調,而且必需以溫暖的了解及尊重對方的態度來鼓勵,在嚴重的情緒低潮下,慢慢地有信心接觸外面的事物,減輕不被瞭解、孤獨、沒信心的心情。(2)生理身體方面:缺乏食慾胃口差,所以注意病人進食情形是很重要的。在食物選擇上宜採易咀嚼、易消化高熱量蛋白質的食品;宜少量多餐及在旁陪伴協助進餐的方式。由於病人活動不足而常會導致便秘,可給予高纖維的食物及水果幫忙改善便秘的情況。(3)環境方面:應儘量減少嘈雜音以避免刺激,適時地鼓勵活動和人接觸。
  5、有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的病人該怎樣幫助?

要注意自殺的人示警的訊號,而不要以為宣稱自殺的人絕對不會自殺。如何發現自殺前的預兆呢?在病人行為突然改變時,如嚴重憂鬱者轉變成較開朗、活躍;或仇恨攻擊轉變成畏縮、拒食;或言語有想死的時候。

三、精神病患的社會適應問題

 

1         慢性精神病患能繼續上學嗎?

取決於患者癒後的身心狀況及準備復學的過程。在此提供幾項考慮的原則: (1)由醫療人員評估病人的能力及身心狀況、預估復學的可能性。家屬最好能接受醫療人員的建議。(2)若病人可能復學,應採漸進訓練方式。在此期間須評估其閱讀興趣、耐力及吸收的能力,以作為調整復學的步調。(3)家屬不能過於迫切要求病人或對他期望太高,應視病人的能力,降低復學、升學的標準。(4)家屬應瞭解病人對復學的看法、現實的判斷力,並提供適切的支持性鼓勵,對病人不實際的要求期望加以開導。(5)在病人復學的初期,應注意他在學校的適應情形,並給予適切的協助,必要時請老師給予協助。(6)當發現病人無法承受課業的壓力時,不要給予苛責,最好能接受事實,讓他停止復學或將步調延緩。

2、        慢性精神病患可以工作嗎?

讓病患有機會從事工作,是最好的復健治療。建議:(1)經醫療人員的評估,對於無法返回原工作的病患給予復健工作訓練,培養病人的工作動機、能力、態度與習慣,改善人際關係,以增加受雇的可能性。(2)當病患就業時,家人應儘可能瞭解病患的工作情形,如他對工作勝任與否、跟同事及上司相處的情形等。隨時發現問題,給予必要的指導,病患如遭遇挫敗時應加以鼓勵、關懷多於責備。

3、        怎樣促進精神病患的人際關係?

與精神病患相處之道的基本原則:(1)摒除有色眼光,以一種接納的態度與他們相處。精神病人他們需長期性的醫療照顧,更需要周圍家人及朋友提供更多心理面及社會面的關懷、照顧。(2)精神病患在復健過程中,常因疾病及藥物的影響,有退縮、敏感或自卑等心理障礙,因此在人際的互動關係中,他們總是顯得被動、膽怯;他們需要別人的耐心及支持以引導他們敢於表現自己的需求及意見。(3)由於疾病影響,病患可能有智力下降,能力減低及反應慢的現象;病人周圍的朋友應該包容病患的缺陷,並協助發揮病患的長處,以建立病患的信心及培養更高的社會適應能力。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精神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