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恐慌症
一、何謂恐慌症
恐慌症是指一段特定時間內,突然出現有強烈害怕或不適感受,並在十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並且突然發生下列症狀的其中四項或四項以上。





二、恐慌症可能出現的症狀:
1.心跳加速或心悸
2.出汗
3.發抖或顫慄
4.感覺呼吸困難或窒息感
5.哽塞感類似嗆到
6.胸痛不適
7.噁心、腹部不適及反胃
8.頭暈、不平穩感、頭重腳輕或快暈倒的感覺
9.失去現實感、感覺事物不真實,或失去自我感、感覺與自己疏離
10.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將發狂 11.害怕即將死去 12.感覺異常如麻木或刺痛感13.冷顫或臉潮紅
三、恐慌症病因:
遺傳體質:生長環境或生活壓力皆可能是恐慌症的病因。
四、恐慌症的治療
目前恐慌症之治療以結合藥物、認知及行為治療為佳。
藥物在某些狀況也有些助益,治療以新一代抗憂鬱劑,調節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為主,另外,會輔以抗焦慮劑,處理極度焦慮或恐慌時之不適症狀。
但首先是對此病之正確認知,大多數的患者再身體有輕微不適或部分似恐慌症狀時總是擔心恐慌症會"大發作"使人失去控制。
改變思考的方向可以幫助患者採用正面的思考模式來看待恐慌症,並了解身體症狀與焦慮情緒是有關聯,但可分開處理的。
行為療法中之肌肉放鬆的技巧,包括呼吸訓練及多往正向方面想像,對於焦慮情形應該是有所幫助的。
五、治療照顧注意事項
克服恐慌及焦慮症發作的一些方法:
當你頭痛、心悸、手心冒汗時,試著轉移思考方法朝向較真實、合理且正向的態度,例如告訴自己這只是生理的過度反應,等一下就會好了,不去抗拒這些反應。
在平時練習即往好的方向想,將注意力集中在讓自己覺得舒適的風景圖片上,或是想像置身其中的感覺,直到真的放鬆。此時可練習深呼吸或肌肉放鬆法,在肌肉放鬆訓練中,主要是在於體會緊張和放鬆後兩種不同感覺,並且去掌握要領,要抓住放鬆時的內在感覺。

品質優先、視病猶親、突破創新
新世紀、新願景、新希望、新中榮
經精神科醫師專家檢視
台中榮民總醫院護理部編印